清明时节,向先人遥寄久久追思,与家人重拾共同回忆,是我们的特有情感寄托和传统文化赓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节期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开展 “清明时节话家风”“手折纸花寄哀思”和“网上祭英烈”等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区级文明家庭马水先讲述家庭文明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弘扬好家风。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验小学开展了《追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师生先后参观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王震井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并参加了“始于理想忠于信仰”“饮水思源、忆苦思甜”“红色密码”“红歌会”等红色学习及拓展训练。
包头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聆听英雄故事,重温光荣岁月,传承优良家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是一个祭奠、思念、感恩的时节。现如今,清明节也越来越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凝聚爱国共识的载体。在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让缅怀先烈、慎终追远、家风传承等家国情怀得以传承,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石海光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英烈精神永不过时。我们不仅要在清明节祭奠英烈,更应把对英烈的缅怀落实于日常的行动之中,以奋斗者的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石海光:清明节又有祭祖节的别称,如今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祭祖大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能够促进家族成员的团结一心。同时,中国向来都是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正如歌曲中所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家族来说,祖先带来了血脉的赓续和家风的传承,而从大的方面,就国家、民族而言,是无数的先辈英贤以其不朽的功业缔造了我们绵延至今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家风。
这些先烈们以身许国、血沃中华,将我们民族的优秀家风凝聚为不朽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矢志奋发,舍小家保大家,不断谱写出一曲曲英雄赞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能够极大地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我们要把英烈的事迹定格在记忆中,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精神融化到血脉中,还要把红色基因的传承、家国情怀的厚植落实在行动中。
和平盛世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要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正是英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铸就了今天的岁月静好。来之不易,就当加倍珍惜。我们应当用对事业的专注和付出,在哪怕是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一点一滴,用辛劳和汗水,用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来护持和捍卫我们的共同家园,这样才不负先烈遗志,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记者:红 叶、孙雪梅
编辑:佳 妮
审核:赵 婧
监制:侯爱文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