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境界的女人,真是任何男人都伤不了

来源:冷爱 2023-07-05 07:08:52

关键词:怎么观察自己?怎么减少顾虑?

问: 我想问一下:“冷大在直播中和网络课中,有提到观察自己。那么,我们要怎么观察自己?”


(资料图片)

我今天带孩子出去,他跟楼上的小朋友一块玩。

他家是两个孩子拿着水球,其中一个孩子挺小的,但我们家孩子一看见水球就非常兴奋,跟他们各种拿水球。

我就会有一种担心,心想:“我是不是应该照顾人家小朋友?毕竟水球是人家的。”

我就会让他别那么兴奋,但我儿子特别有活力,就很自然地外放、各种尽情地玩。

冷爱: 你让他别那么兴奋的时候,你的意图是什么?

女主: 我过后想过,我可能在意他妈妈的看法。

冷爱: 如果让你现在时光倒流回到当时那个场景,你会怎么做?

女主: 说真话,我可能还会那么做。

冷爱: 如果是我,你觉得我会怎么做?

女主: 我觉得你会跟孩子直接表达你真实的顾虑、想法。

冷爱回复:

如果是我,我会跟孩子妈妈说:“我很在乎你的看法,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需不需要我现在对我儿子做点什么?”

关于孩子的兴奋感,最好不要管束,因为孩子的天性应当是被保护的。

如果不想管束孩子,就可以直接跟对方妈妈说:“我想请求得到你一个支持,我们可不可以允许我儿子这样玩?”

当然,把内在的这些想法表达出来,需要三个前提:

第一,完成自体和客体的分离。

女主要与孩子分开。因为从现在的相处模式来看,她已经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的表现跟女主的表现其实是有关系的。

女主其实在顾虑另外一件事:孩子外放,而她并不允许。

完成自体与客体的分离,是女主的第一个功课。

因为对妈妈来讲,妈妈跟孩子有一种永恒的连接,这是我们观察到的。

所以,要完成这种分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需要做到全然分离,但至少可以做到一部分的分离。

女主一定要这么做,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孩子永远无法成为他自己。

第二,转化内在顾虑。

内在顾虑是什么?

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就叫内在顾虑。

从成长的角度来讲,内在顾虑是不好的,一定要把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

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本质上,是要把控制别人心中对我们的印象转化为对他人的服务。比如去激励别人、支持别人、和别人沟通等等。

我刚才已经示范了一种转化,女主可以问对方妈妈:“我孩子天性如此,我们可不可以允许他做出符合他天性的好奇?如果他不小心把水球弄坏了,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对方也有可能会说不同意。但我们可以先尝试去得到对方的允许。

再比如,我把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时,我就会在直播时问大家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能为你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只有把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转化为外在对别人的做,内在顾虑才能转化为外在顾虑。

因为内在顾虑是机械性的,它自然而然会维护我们的形象。

内在顾虑为什么是机械性的?

因为我们的小我总倾向于维护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会形成内在顾虑?

因为我们在童年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这么被对待的,我们父母会这么要求我们。

而且,维护形象对我们有好处。维护我们在社交网络当中的形象,可以使得我们源源不断地得到一些利益。

比如一个美女维持一个矜持人设,可以让更多人追她。但如果男生知道她经常晚上去开房,就不利于她。

第三,顺应孩子的天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觉知,是不可能让孩子顺应天性的,因为会不允许孩子做自己。

如果孩子感到很兴奋,而你却不允许他兴奋,有可能就会让他形成内在顾虑:“我是不是不该这么兴奋?”。

直至他慢慢懂事,就开始隐藏自己的这种状态,最后变成他的内在感受,但他没法表达,因为他会觉得自己的内在感受是不允许被表达的。

比如有一个男学员看到一个美女感到很兴奋,但他不敢表达且没法表达这种兴奋感。

可能他眼睛的瞳孔都放大了,但仍然不敢兴奋、不敢搭讪。

而且,他对于“搭讪”这个词,有一定的负面刻板印象。

但人最大的痛苦,就来自想要尝试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所谓的印象管理,其实就是一门伪心理学,印象管理会让一个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我们要尝试放弃改变别人对我们看法的念头。

只有把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才能做到顺应天性。

天性和习性是有区别的。天性是天生的,很难改变的。习性是后天习得的,可以境随心转。

什么是习性?如果我们认为好看的人是善良的人,这就是一个习性。等到有一天,他如果遇到了一个好看的人做了一件恶毒的事情,他就会境随心转了,就会改变他的这个认知了。

我们要顺应天性,不断地修正习性。

顺应天性是什么?

孩子的天性是兴奋的、好奇的,这是特别好的事情。那就发扬他的好奇、发扬他的兴奋,别打压他,这叫做顺应他的天性。

如果这时候让孩子别这么兴奋,可能就扼杀了一个创业者,因为这种天性是创业者的天性。

修正习性是什么?

孩子走到一个很高的地方,他如果很兴奋要跳下来,就必须制止他,这叫修正他的习性。

因为他需要学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叫规则之爱。

再比如,如果要求我不能兴奋,我就做不了分享,毕竟我一拿到有意思的东西,就想和大家分享。

一个学员给我发了一张照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就在直播间和大家分享。

但我是有规则。我们同事立刻来制止我,说这照片不适合放在直播间。

我虽然认为可能没什么事,但他们着急,我马上遵守这个规则,马上停止分享这照片,并对同事说:“对不起,原谅我一时兴奋。”

但我绝对不会说:“这是学员发给我的照片。”

因为这样做,我就又成了受害者。

但有那么一瞬间,我观察到我内在有个声音“学员给我发了这么一张照片,我才会分享给大家的”。这就是一个小我,我观察到它,但并不为它所动。

观察到这个小我,就叫自我观察。

我观察到我有一个念头说“都怪那个学员给我发了这么一张照片”,但我不去跟随这个念头,我知道与那个学员无关,这是我自己想要分享的,是我自己的一种兴奋。

但我允许自己有这种小我。同时,我做一个有规则的人,所以,我停止分享这个照片,并向我的同事道歉。

这电光火石、一刹那之间,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就叫保持觉知、事中觉知。

我通过多年的修炼,可以几乎在每个当下都有无数密密麻麻的觉察。当我在表达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状态、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画面、每一个人对我的看法和表情都有觉察。

修到跟我一样的状态,心就会像一颗水晶一样、像一面镜子一样,是空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都会照见,会发现四面八方发生的事情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冥想 (点击蓝色字体跳转学习)也能帮助我们自我观察,帮助我们把小我都打掉,即【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然后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干净、明亮。

我们的心为什么不通透,为什么无法照见别人,为什么无法在当下做出最好的反应?因为我们的镜子上有很多的尘埃。

所以,我们每天起来都要擦拭心灵这枚镜子。有的人说信息太多了会乱,但如果跟我一样是空的状态,所有的信息流过的时候,就会在经过你之后自动变成另外一种方向。

有点像花洒,生命的水流进来之后,花洒就自动形成一个有秩序的水流。

如果是一个好的花洒,水经过的时候就会自然形成了一种排列,信息自然就处理起来了。

修炼得越好,就是一个越好的花洒。而越好的花洒,越不会乱窜、不会堵住。高级的花洒,会有很多种模式,大家喜欢哪个档位,都可以调整。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观察自己,观察好了之后就顺应天性、修正习性。

同时,在不断观察自己的过程中,自己的觉知力会越来越强。

从无知无觉、走到事后觉知、再走到事中觉知,最高的境界是事前觉知。能做到事后觉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大部分人事后都是不知不觉的。

因此,女主继续修炼自己吧,祝福女主。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上一篇 : 光年之恋是什么意思_一光年之恋 天天速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